植物学及实验(甲)学习经验分享
植物学及实验(甲)学习经验分享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求是生物科学植物学及实验(甲) — By 求生22级杨景媛
1.课程内容
4学分的植物学及实验(甲),由每周三节理论课和三节实验课构成,持续一个长学期。理论课分为两部分,一学期主要讲解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结构,另一学期主要讲解植物系统学并介绍绿色植物各大类群。(具体先后顺序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如秋冬学期可能先讲分类后讲结构。)实验课与理论课基本同步,包括了观察植物器官结构以及观察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每周或隔周上交实验报告。一个长学期中安排了两次校园植物实习,老师会带领同学认识身边植物,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本课程学习还要求完成线上慕课,组队自主探究(论文和展示汇报),个人课堂小分享。教材目前是傅承新、邱英雄主编的《植物学》(第二版),有很多彩图,内容详实,非常好用。
关于各部分分值分配,23年秋冬学期是这样的:实验报告10%,期中25%,自主探究20%慕课20%,课堂展示5%,期末20%。比以往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分数比例,之后也可能还会做调整。
2.任课老师
本课程有多位老师开设,下面仅就我23年秋冬上课时的任课老师们做简要介绍。
植物分类部分的主讲老师是姜维梅老师,姜老师很重视植物系统发育的观点,在课上也介绍了一些的分类学的最新文献;对植物各大类群的分别介绍,如果不是课时有限而内容太多、导致老师不得不加快节奏,想必会更加引人入胜。结构部分的主讲老师是李攀老师,李老师会全面地讲解植物发育、形态结构方面的基础概念并举一些有趣的例子。两位老师待人都很和善,与他们聊天也收获颇丰。对于个人课堂展示,姜老师的点评总是切中肯綮,而李老师则可能会随机点名叫观众同学来提问题(此刻常常出现尴尬的场面……)。
实验的任课老师是刘飞燕、崔瑾两位老师,每节课会先讲一部分理论重点,再结合实验内容讲解。两位老师都很耐心,实验中有什么问题也不用害怕,及时请教就能明白。实验课既有观察装片,观察边台植物等简单但需要用心留意的内容,也有制作装片、解剖花等比较锻炼实践技巧的内容。
3.学习建议
植物学的知识体系较庞杂,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考试复习需要整理的内容也多。对于有高中竞赛基础的同学,可能只需要多留意一下老师强调的新系统的分类方法,其他内容查漏补缺即可;而对于其他大多数同学,还是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理解和刻意记忆。
期中期末老师会提前给复习提纲,问题基本是历年不变的(见下资料),只是会根据讲课的进度有不同的范围。应对考试,首要的就是把这些问题攻克,不用太苛求细节,但是也要全面完整,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查书或其他资料来解决。
结构部分主要需要结合实验课记忆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结构(如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次生结构),并从形态发育角度理解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例如胚珠的发育);关注一些重要概念的区分,掌握一些形态的分类判据(如花序类型、胎座类型和果实类型等)。
分类部分需要对分类学基本概念有一定认识(如物种的概念、拉丁名术语含义),记住各大植物类群在分类树状图中的关系,掌握每一植物类群的特征、分类、生活史及进化地位。被子植物的重点科的特征和代表植物也要特别记忆。
自主探究的关键是确定一个具体的题目,要切实可行、合理缩小调查研究对象的范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能在展示讲故事的时候表现出这一点,并吸引观众和老师的兴趣)。提早构思开始准备,留出完成题目的时间,不然期末的汇报展示,论文提交还是有很大压力。
个人课堂展示相对简单一些,只要与讲的部分相关、但又不是课上已经提到的内容就可以,最好查查英文文献,在不超时前提下讲解得深入一点。
4.考试形式与资料
以23年秋冬的植物学为例,期中考试包括以下内容:
1)永久装片辨认填空(每张展示40秒,考植物名称、所属的科,特殊结构等内容);
2)形态学描述(比如,给你一段枝条,进行营养器官形态学文字描述);
3)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依据提纲出题);
4)花的解剖(需要在考试时间内完成,写出花程式,查阅检索表,确定所属科)。
5)最后记得整理实验台关闭仪器电源后再离开。
期末考试(纯笔试)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其中判断选择题目的范围较宽,内容较细,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对比有了解。填空题考得也很细,比如需要写出植物特征对应的科和代表植物所属的科,还有其他一些较重要知识点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基本在复习提纲的范畴中,但出题还是有一定的灵活性。
一些参考资料:
3)2023–2024学年秋冬学期植物学(甲)期中理论复习思考题(见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