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彦-RICE UNIVERSITY

颜彦

个人信息

去向:RICE UNIVERSITY Synthetic and Physical Biology
Email: yanyanzjubiotech@gmail.com
QQ: 405006447
各项成绩:

  • TOFEL: 26+26+22+28=102
  • GRE: 153+170+3
  • GPA: 3.91/4.00
  • RANK: NO.1

推荐信来源:

  • 医学院邵吉民老师
  • 生研院肖睦老师
  • 农学院生信所徐海明老师
  • UC Davis交流的导师

其他相关荣誉或经历:

  • 大一三奖 大二国奖
  • 大三一奖+研创二奖
  • 大二暑期参加北京大学的系统/计算生物学暑期课程
  • 大三暑期参加学校的UCD的科研交流,并入围最终的symposium presentation
  • 大二参加iGEM比赛,获得亚洲区银牌,世界赛入围

科研经历

2011年进入医学院邵吉民老师实验室,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学。完成SRTP和省创。
2012年参加iGEM,并以此完成国创。
2013年暑假参加UC Davis暑期科研。
2013年秋天进入朱军老师实验室,完成发表论文的manuscript。

关于选校

对提高申请成功概率的建议是:

  1. 对于不是特别坚决读PhD的同学,可适当申些MS。MS一般情况下都是自费,申请难度不大。我生物统计学相关的科研经历只有3个月,但还是拿到了两所常青藤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布朗大学的MS(其中布朗的MS是有一些学费减免的)。
  2. 申请PhD要有针对性。申请PhD一般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申请PhD时,专找研究方向与自己相似的教授,对提高成功率非常有帮助。我以在iGEM和UC Davis做的合成生物学为主,列出和我一起做过RNA engineering的老师,然后查出他们所在的学校,以及比较好的program。并不是和浙大友好的学校,就是适合的学校。你的科研学术背景和什么program什么导师匹配,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材料准备

需要准备的材料一般是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三封推荐信还有对方学校的网申表。
Personal statement和statement of purpose,研究经历都是重点,最好突出一下在你描述的研究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进行了什么思考。(申MS的PS要写一些职业相关的东西,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你在你申的program里能学到什么,三者有何联系。)
找老师写推荐信最好早作准备。个人认为,国内推荐信最好找在国外有比较强的影响力或人脉的老师写,比如朱军老师的导师是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系的泰斗,那么朱军老师把你推到华盛顿大学自然很有分量。
国外的老师喜欢自己给你写推荐信,并亲自提交。我在UC Davis的导师Yohei Yokobayashi(非常严谨的日本人)不仅教会我很多东西,还在选校过程中给我很多建议,推荐信也很给力(从结果看)。更重要的是,我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很多导师认识他。我认为不是因为他很厉害,而是因为我申请的方向和在他那里做的方向匹配程度很高,而在美国学术圈内,同一个研究方向上彼此认识的概率很高。

面试经历

1. 2013/12/10 CSC-YALE WORLD SCHOLARS PROGRAM - 35 MIN

面试地点在上海的地标金茂大厦。面试之前要用身份证在总台换取进入写字楼的门卡。
每个人的面试时间是30分钟,内容主要是科研经历与兴趣。面试官一男一女,每人面前一台Mac。男的是复旦校友Hongyu Zhao,生物统计方向;女的是美国人,Lynn Cooley,笑容可掬,Yale-BBS(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的主任。刚一进门简单寒暄之后面试官就直接让我讲科研经历,随后大部分时间就是我自己在说,女教授每隔一段时间会对我的发言总结,以确认充分理解了我的意思。后面面试官不时地发问,并问我的研究兴趣和感兴趣的老师。

尽管UCLA暑期科研10分钟的面试对我的打击太大,这次耶鲁面试我是彻底破除了阴影,比原定时间多讲了近10分钟。

·科研经历

一进去,他们问我昨天晚上住在哪里,我说复旦,然后男教授就开始回忆往事。他简单说了几句,我比较紧张也没大听懂。
随后我把lab note递给他们(我带的是iGEM的lab note),他们就是翻翻,没有问什么问题。他们让我从最感兴趣的经历开始说,我就借由lab note的机会开始讲iGEM的项目。就像当年jiamboree做presentation一样。他们会问到实验怎么设计。我打印了几张关于项目的原理图和实验结果图,他们也针对问了些问题。男教授觉得我们的结果做得不是很显著,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说完iGEM的项目我又说了UCD的项目。两个都是合成生物学的,而且内容有连贯性,然后时间就差不多了。
我现在的毕业设计是生物统计,本以为Hongyu Zhao会为难我,不过他好像看出我不是很在行,就没有追问了。

·Research interest & 喜欢的professor

Yale和我特别不match,真正做synthetic biology的老师就一个。然后我又说了一个做chemical biology的老师,也算是protein engineering吧。我不会念她的名字,读了两遍两位面试官都没听懂,我只好拼出来,他们才恍然大悟,然后告诉我这个老师是chemical biology center的director,和他们很熟。

·问他们几个问题

你走之前可以问面试官几个问题的。我当时脑子里蹦出一个:“这都中午12点了,你们俩中午吃啥呀…?”
不过我最后问的问题是,rotation之后如果不喜欢来的track,可不可以换track。女教授用很担忧的眼光,问我想换什么track,我说我还是只是想想而已。因为确实不特别想去Yale也不特别想申请CSC(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再加上也不抱希望,就不是很在意结果了。

·尾声

出门的时候女教授给了我她的名片,然后用iphone拍了我的头像。
下楼的时候发现了浙大数学系的一个同学,他是套磁套上Hongyu Zhao的,虽然不是学校推荐的4个人之一,但是Hongyu Zhao给他开了特区,让他来面试试一下说明机会还是要自己争取哦。
面试之后我登上了金茂大厦88楼观光塔俯瞰上海。虽然应该不会被录取(其他candidate都比我qualified),但这次对我来说是个很大挑战,也是我表现最好的一次面试。

2. 2014/1/5 RICE PROFESSOR ON SKYPE INTERVIEW - 100 MIN

——高技术含量的学术面试
很多人会很惊讶:有什么可说的,居然能聊100分钟。
Dave是一个很牛的人,Rice新进的Associated Professor,一打开Skype视频就能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男子,语速很快,我的听力备受挑战。Dave学术背景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本科和PhD,Harvard的博士后。每当我beg him pardon的时候,他只会更快的重复一遍,绝不放慢语速。
一上来就他让我讲iGEM的研究,我还没介绍完背景,他就说“你是重复了science杂志上的实验吧?发表那篇文章的团队就在我实验室隔壁。很多研究团队都重复不出这个实验,无法证明D1D2的结构真的如他所说,你们又是怎么做到的?”我说:“我们只是重复了D0结构,AIlosteric scaffold的那部分。”他问我要了设计的序列,问我为什么是这段和这段base pair,当时我不能说是同学一拍脑袋随便定的。然后他问我做了实验之后发现结果不好时,怎么改序列?我说用mFold一类的软件,但他说mFold达不到那种程度,我就懵了。
这时候Dave就说了他的哲学理论:“虽然很多人觉得结果是试出来的,我倒认为,应该花80%-90%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设计利实施实验,而不是上来就开始做做试试。”之后又问我茶碱的浓度是independent,还是连续地加一点测一下。我说independent。他说:“那样不严谨,每一管里面的transcription内speed也不一样,所以你的误差才那么大。”最后还问我这个project做了多久。
问我想做什么研究方向,我说应用方面的。他说应用方面也有很多种类型,比如短期见效的,或者帮医药公司做探针,或者长期的病症诊断,问我想做哪种。又问我喜欢自己做过research中的哪一个部分,最讨厌的又是哪个部分。
非常impressive的是,他给我做了一个presentation,还有PPT。research讲得很清楚。他说选择是双向的,老师考核学生的同时,也应当让学生来审核老师。另外他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个lab一周工作6天,毕业要求是5分以上一作3篇和一个patent,平均水平JACS。据说第一届招的学生有的第一年初就能发文章了。

3. 2014/1/23 CORNEL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MITTEE ON SKYPE INTERVIEW - 19 MIN

Mingling Ma和Dave一样是2013年7月1日刚刚成为faculty。但Dave是ABC,Ma是2003年清华毕业,后来在MIT的化工系深造,现在在Cornell生物工程,方向是生物材料,和我南辕北辙,也不是我在网络申请表填的“你喜欢的5个老师”之一。
作为学术委员会的一员,他是帮项目面我,但是他自己也亟待招学生。
马:“浙大是5个大学拼起来的,你是哪个大学的?”
我:“每个学院的教职员都是原来的5个大学拼起来的。”
然后就开始问我的research,我简单说了两个synthetic biology的项目,他和我方向不match所以没有深问。一边问我,一边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马:“Davis项目RNAi的target是什么?”
我:“这个project还没进展到这一步,所以还没decide到target。”口语有些着急,磕磕巴巴憋了1min才说清楚。
“我注意到你在浙大换过Lab。Why do you change lab during undergraduate?”
“iGEM竞赛是和cancer lab同时进行,在UCD是暑交流所以不算换lab。之所以从cancer换到biostatistics,是因为想在本科阶段尝试不同的方向,wet lab和dry lab想体验。”
前面的表现都还中规中矩,直到——
马:“你为什么要读PhD?”
我:“因为我想以research为毕生职业,PhD是necessary的;第二,我对我interested的方向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这里应该提我想有更多contribution的,忘记提了)
问题来了。
马:“你知道,我和你不是一个方向的。”
我:“我收到邮件的时候很surprise。”(这是个错误,surprise我本来想表达惊喜,结果这样的语境,surpris好像传达了失望的意思。)
马:“It’s not a good match. You are not interested in biomaterial, right?”
我:“Nonono, I am interested in biomaterial. But I think you cannot tell interested or not interested before you get involved in one area.”
(应该说,虽然我没做过,但是我很愿意尝试新的方向,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得好。)
马:“我也在面很多学生。你知道Cornell的录取是competitive的。如果有offer我们会通知你的。还有问题吗?”
当时我也懵了,所以也没想到什么问题,于是“呃…没问题了…”
然后就that’s all了…

4. 2014/1/24 UIUC BIOENGINEERING AFFILIATED CHEM E HUIMIN ZHAO SKYPE - 30 MIN

吃了昨天的懵亏,今天似有神助一般…
Huimin Zhao是我方向synthetic biology领域的大牛,算是我在领域内的偶像之一吧,1992年毕业于中科大。他是化工系的Bioengineering的committee看我在PS里提到了他,特意让他来面我。他的视频跳出来的时候我好激动啊…他很善解人意,有时候我说到一半,他补充出来的话,总是totally表现了我的意思。
我说的时候,Zhao也是在一旁的纸上记录着什么。他说Skype面试其实就是看看你的口语。
Zhao:“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我是浙大生科学院的学生,intended area和past experience都是synthetic biology.”
Zhao:“你说说你的research.”
我就一路从iGEM说到了UC Davis。我把summer research program说成了summer vacation,但Zhao很理解那是口误。
Zhao:“我原来和你Davis的导师Yohei在Caltech是一个实验室的。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我:“优点是我既有dry lab又有wet lab experience,而且我对二者都很感兴趣。缺点是我不能do research by myself。”
Zhao:“You mean you didn’t have enough research experience?”
我:“不是,我有很多research experience,但是I still can’t…”
Zhao:“But you still can’t design the whole project and handle all the problems faced?”
我:“Yes.”
Zhao:“这太正常了,否则你也不需要PhD训练了。你为什么要报UIUC?”
我:“首先UIUC校园很美。其次,我在Davis的时候Yohei告诉我,选program要看领域内喜欢的professor在哪个program。第二,一个program要有超过4-5个like to work with的faculty,这样after rotation你才有更多的flexible choice,才有机会进他们的lab。UIUC的条件很符合。”
Zhao:“哈哈,看来你在Yohei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嘛。中国学生大都喜欢看ranking。你与众不同。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我:“你的方向是metabolic engineering和protein engineering,你希望学生在进你lab之前要具备什么background呢?”
Zhao:“我的学生基本是化工系的。两个浙大的,一个浙大化工master,一个浙大+UBC2+2的学生。这是头一次想在bioengineering招学生。我觉得你这样的背景就很strong,top GPA,足够的GRE托福,很多research experience。”
…然后我就跪了..毕竟很多学长学姐为了进Zhao的实验室报UIUC都被reject了…
Zhao:“你以后想干什么?”
我:“不想做faculty,想进industry。不过许多人告诉我说读博期间想法会改变。”
Zhao:“是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只有很rough的想法。最近有个内部消息,UIUC做合成生物学的10余个老师打算新建一个synthetic biocenter。”
Zhao:“我不是bioengineering的,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发offer,估计也就一两周之内吧。”
然后面试就愉快结束了。一周后我果然拿到了offer。

5. 2014/2/22 RICE ONSITE

Onsite Interview(本土面) 的candidate都特别会搭讪,口语超级棒,我一度认为自己拿不到offer了。
这里特别鸣谢上一届的梅茜学姐,上上届的胡晨玥学姐。她们都是Rice bioengineering里特别出类拔萃的学生,当我说“我和她们是一个学院的,她们是我iGEM的队友”的时候,Rice的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
本土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带着我们吃吃玩玩,还参加了一个酒会(酒会是数理化生各个专业齐聚一堂,大家都在套磁…)。
但是面试的过程场面还是很严肃的。一个上午,接受4个老师的面试,每个老师30分钟。面试名单是早饭时间才拿到的,之后就穿梭在Rice BRC大楼的各个办公室,轮番面试。
Systems, synthetic & physical biology是个interdisciplinary的项目,老师来自各个方向。我面了chemistry、physics、bioengineering、biochemistry4个方向的老师,幸亏我样样都还懂一点。
其他人都说Dave很严肃很苛刻,但是因为Dave之前已经面过我了,而且还是压力面,所以和我interview时候就比较温和。他是上海出生的,3岁移民美国,是个天才,喜欢武侠小说。他说他就像郭靖一样,学东西很慢,但是一旦学会了就相当厉害。
Director是物理系的老师,他讲的我实在听不懂。似乎也看出我听不懂,所以一直在和我闲扯周围的医院MD Anderson,还聊到他的孩子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
Bioengineering的一个韩国老师,做的方向biomaterial。我曾听其他同学做过类似方向的presentation,所以当时就灵机一动聊起我对她领域的理解,和同学present时讲过的方法。
Biochemistry的老师做的方向,我前一天晚上备战好好的研究过,所以聊的时候我直接就问起了他的研究。他也认识我的Davis导师Yohei,还直夸Yohei是个很牛的人。

选择Rice的原因

Rice综合排名全美前20,Bioengineering专排全美第8。本土面之后发现学校虽规模不大,但老师/学生比例很高,对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Rice位于Texas Medical Center,旁边就是Baylor和MD Anderson,与医院合作紧密,甚至有临床医生类似见习的机会,对于曾经想学医的我很有吸引力。
北大一个学术大牛博士曾经这样对我说:“我个人非常建议你去Rice。Rice是一个实力远大于名气的学校,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术氛围都非常的好。”
选择学校,如果只看ranking的话,那说明还停留在高中生的阶段。哪个学校哪个项目最适合你,包括你的性格你喜欢的方向和导师,你将来的工作意向(比如Houston &德州的工作机会应该是全美最好的,特别是化工相关)。我并不避讳,最终选择Rice也是为了双飞。我想,追求前程似锦、成名成家、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环境,亦或是旅行、阅读、学习、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存在感,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说到底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选校,也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个人观点和感触

我个人认为,各个背景的重要程度是:研究经历>推荐信>GPA>托福>GRE。像我的托福GRE就不高(当然这也是硬伤咯,比如西北拒我就是因为托福口语不高),但是申请结果也还不错。“专业第一”这个排名或许帮了我一些忙,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研究经历吧。
常青藤MS不难:我拿了两所藤校MS,但是拿到的过程远没有那两所PhD那样艰辛,我最终也没有选择藤校。比如Columbia的MS就是业界的水项目,招的人多,当然也贵,进的率很大。
梦校还是值得一试。我一直向往Stanford,连手机桌面到现在为止都是Stanford。虽然S大最后没要我,但我不后悔。
跨专业申请难度较大,要早做背景上的准备。我申biostatistics的MS之前,在朱军老师实验室连续奋斗了3个月。
申请的过程,从考托福GRE开始到最终定夺接受哪个offer,中间包括写文书,网申,寄成绩单,面试,可能还要套磁(不过我没有套磁),繁琐而耗费精力。申请的过程就是对自我的再认识过程,特别是文书的写作,包含了自己这几年奋斗的历程、思考和对科学究竟是否热爱,是否有想法和创造力。一定要积极主动的看学校的网站,去联系学长学姐,联系小秘,甚至可以套磁、argue拒信。借用我们iGEM 2012队的格言送给大家:Never give up & always have fun~

特别想谢谢我的父母,Dr.Yan & Dr.Li who are both electric engineering PhD,带给我的学术启蒙和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