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刘灯-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张刘灯

自我介绍

我是求是生物科学1901的张刘灯,现在是在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做Quantative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项目。

出国前的学科成绩

当时我的四分制绩点是3.9,专业排名是第一名出去的,我只考了托福,没考雅思和GRE,托福二考是105分。

考托福的经验

我大二在浙大考了第一次托福(97分),大三在浙江省考试院考了第二次。建议去考试院考,那里设备比较好,考试舒适度比较高。

关于绩点

其实有些时候并不会特别在意你的总绩点高低,只要能看得过去即可,但是和你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几门课一定要学好,不能崩。像做计算生物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这样的,以及一些生物专业课,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这样的课要额外注意,这些课我在当时都是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基本都在90及以上。

本科科研经历

我主要有三个阶段的科研经历,第一个是在浙江大学生研院的王立铭组做果蝇行为学与网络建模,第二个是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龚薇组做视网膜血管的计算建模,第三个是在intern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Alejandro Chavez组做CRISPR Screening,然后在我申请学校时有一篇在投的四作。

怎么看待本科进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

我认为早进实验室和晚进实验室其实差别并没有那么大,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整个人生规划,将来想要从事怎么样的一个职业,为了达到这个职业所需的要求,我又应该怎么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参与过的学科会议或夏/冬令营

我参与过两次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两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交流会议,还有一个中科院上海神经所夏令营。

如何关注夏/冬令营

要善用搜索和多问学长学姐有没有可以参加的夏令营活动。很多时候学校的领导层并不会下发通知到学生每个人,因此很多机会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夏令营经历虽然不会直接对出国有帮助,但是作为一次很宝贵的跨校交流经历,可以让你和更多的同专业佼佼者往来并建立联系,这对于自身在职业发展和方向选择上都不无裨益。

关于出国安排的建议

可以尽量早一点去办签证,以免被check。就是说我算是比较激进的一派吧,当时是五个学期修完学分,然后大三下出的国做intern。但是由于签证原因,我最后只能在五月底出国,所以和暑假出国的同学差距并不大。

申请intern项目

intern项目如果能cover到次年的三四月份是最好的,届时是面试高峰段,在申请国外大学phd时如果面试能来线下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人们往往会更倾向于相信自己亲眼见到过的人,因为大学方面也怕收到抽象的学生。

择校建议

在申请PHD的时候,可以自己把学校分分档次。比如第一档是MIT这类的顶尖高校;第二档是学校不出名,但是专业排名很高的学校;第三档是学校也不那么出名,专业也不是那么好,但是研究方向你比较感兴趣的。顺便一提,其实到后来我发现自己对研究方向的适应性还是很蛮强的,并不是说一定要看准一个研究方向就定死了,“非申请这个不可,没有就不申请了”这样。可以多多尝试。

推荐信

在美国,每个学校一般需要三封推荐信,因为一个老师愿意为你写的推荐信的数量是有限的,太多了也麻烦老师,所以大致就是申请10~20个学校比较合适,我当时申请了18所。要想老师为你写一份比较好的推荐信,需要和老师有一个比较长的交流,而且让他对你有一个正向的印象。当你和老师相处一段时间后,觉得他人还不错,基本就可以问问愿不愿意为你写推荐信了。但是老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给你写信,所以在前期一定要擦亮眼睛,多与本实验室的学长学姐交流,平时不经意地去询问一下往届学长学姐的去向,出国的多不多,去的学校质量高不高这样的。

PS怎么写

我认为一个好的PS是要分为两部分:一个学术部分,围绕你为什么要读博士,为什么要到他们这个学校来,讲述你的科研经历,和一些motivation。个人成长部分,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是什么东西让你产生了一些思想转变,让你想要研究这个方向。

对于本科阶段学习的建议

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来看,大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把绩点抓牢,然后参加一两个社团,丰富自己的生活,开拓眼界。尽可能不要只和同专业的人来往,多进行跨学科交流。(又:努力搞到标兵,这对后续评奖学金有用)
ps:重点强调,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基本的方向判断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是永远也不会说就是过早的,平时也可以多和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同学聊聊天,然后去进行一些思想上的交流。

申请学校时的面试流程

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线下面试大致上是两到三天,第一天一般是一个Welcome Party,和学长学姐吃一个饭,然后第二天就是正式面试,二到五场不定,老师会问你一些和你经历有关的问题,同时他也会展示自己,展示学校,进行双向的选择,当天可能会再和professor以及项目的director一起再吃一次饭,第三天就是讲座报告会,学校的自我销售,可能也会有citytour带你在附近转转。而线上面试大差不差,但是可能会少了吃饭环节。
ps:有一个导师直录政策,但其实了解即可,很难去做什么准备。大致有两种可能,你曾和某导师套磁过,比较熟悉,他也很欣赏你,另一种可能是导师很抽象,臭名远扬招不到人了,所以就通过这个方式捞点学生到实验室里去。当然也不排除有不错的实验室通过这种方式招人,只是相对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少。

国外和国内生活的不同

科研方面:
第一,国外的各种质量比较高的会议很多,当然国内的会议其实现在也在慢慢多起来了。
第二,国外的高等动物样本比较难取到,比如猴子之类的。
intern和博士学习两个时期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差别:
intern期间:工作性质强,主要是在实验室工作,长时间投入在课题中,对课题理解深,认识的人很少。
博士期间:会有更重的学习和社交性质,相对来说对于课题的投入反而没有RA时期大。
总体而言,国外的科研和国内相比呢,其实国内不一定会在publication输给国外,但是工作的生活性质国外会更加突出。像周末,晚上都不会强制要求加班,除非你是真的有需要自行加班。会有更多的时间出去玩,社交,个人生活能力会有所提高,对于后续走向真实生活会有更大的帮助。


title: 吴静涵
date:
tags: 飞跃手册

categories: 飞跃手册

吴静涵

个人信息

毕业年份:2024.6(expected)
微信:jinghanwuwww
GPA:3.96/4.00(4.54/5.00)
排名:2nd
英语成绩:六级653;TOEFL 109(30,30,23,26)
intern: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PhD:尚未申请

本科学习科研经历

打酱油:

  1. 生科院余超老师;(大一寒假,~20 days)。
  2. 生科院毛传澡老师;(大一春学期,~1 month)。

科研实习:

  1. 生研院夏鹏老师;(大二春夏,大三秋冬,1year)。
  2. 核农所华跃进老师;(大二春夏,暑假,~6months)。

科研成果

生研院:科创营顺利结项。
核农所:SRTP顺利结项。

如何平衡科研与学业

大一大二可以早进实验室,但不必过多花时间追求科研成果,对实验和科研以及自身的兴趣有大致的了解即可。
对于学习,我个人基础类课程较好,生物类课程并不好(记不住啊真的记不住),不必过于在意成绩,但是对于大部分基础课程,按部就班的学习就可以有一个相对好看的绩点。对于申请PHD而言,3.9+/4.0,90+/100的成绩已经是相当好了,3.8+/4已经达到非常优秀的标准。

intern/RA

准备intern前期部分可参考我在cc98发布的经验贴,最近再次修改,包含所有流程;链接:https://www.cc98.org/topic/5524071/1#1

为什么要出国实习

最直观的影响,当申请季面试时,能够在现场参加面试参观学校,当面和感兴趣的导师交流,对于“被面试老师认可”和“在选择这所学校前切实了解这所学校”都起到一定作用。
潜在影响,在英文的科研环境中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英文讲座信息获取能力等;
另外,提前适应或判断自己是否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与科研环境,便于做出保研或出国的选择。

intern之前的准备

首先是课程的安排,生命科学类学生出国实习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室学习,而非替换本科课程。因此,出国六个月甚至想要出国一年的同学,要确保自己本科能顺利毕业。其次是校内的科研实习。

我个人本科期间时间线(大三下+大四上,12 months出国实习):

  1. 大一至大三上学期,大致每个学期30学分,除了体育测试、毕设形策课等,修完其余课程;相比于留课程到大四下:
    • 好处:减少后顾之忧,避免不必要的毕业风险。
    • 坏处:把课排进课表需要一定运气成分,有课程冲突的风险(比如我某门课老师不同意冲突上课,导致没有平时分;某门课期中考试与另一门课测试时间冲突导致小测没分了);有拉低绩点风险。
    • tips:尽早做打算。
  2. 在校期间有2段科研实习,可以有两份推荐信(在申请intern时可能需要1-3封推荐信),在申请PHD时加上之后国外的一段经历正好是三封推荐信。
  3. 出国前至少考一次托福(或雅思,如果申请美国推荐托福,其他地区不了解),我个人是大二暑假结束9月份考第一次96,申请intern或者办理签证以及够用;来美国后考第二次109,大部分学校phd申请够用。

如何发现科研兴趣、选择科研方向

对我而言,如果我觉得一个研究很优美,或者很有应用价值,二者之一就可以让我选择一个方向。
本科期间的科研方向以后还可能有很大的更改,不必过于纠结,多多涉猎多多探索。对于一些大一大二同学,如果实在不知如何选择,那就排除不喜欢的,先出发,再去找精细的方向也未尝不可。

个人在国外的科研与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

一个很真实很琐碎的世界。美国大部分的地方不会像在中国高校内生活一样便利。

科研体验

  1. 交流很多,每周都会有许多的研讨会,讲座,tea time,我经常参加,一来多接触英文交流环境,二来没有人能拒绝免费的午餐和晚餐hhh。
  2. 在一些不太安全的地方(比如圣路易斯),大家基本下午五点离开,周末不来工作,虽然也有些学校竞争氛围非常激烈,但大多数的学校都宣称“big easy big science”“work hard play hard”等。
  3. 在美国,教授、学生、技术员、本科生等都以一种非常平等的方式问答,而且院系每年会有海报展览等活动,同时我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会议;

实验方面

便利度不如国内,比如国内的质粒测序会有专门的人来实验室收,当天就能出结果;但国外的各种试剂,其检测结果运送时间一般长一些。

导学关系

在美国,一般都是所有人互称first name的环境,对于我个人而言,抛去师弟师姐老师教授的称呼能让彼此更加平等地沟通讨论。

生活方面

安全性较差,尤其是大农村地区晚上很少有人出门,但同时五六点所有人都会离开学校回家,能够保障个人时间是相当充足的。

附:CoverLetter

Dear Prof. Sinclair,
I’m Jinghan Wu, a junior undergraduate from Chu Cochen Honors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majoring in biology. I am writing to apply for an internship opportunity in 2023 for at least 6 months under your supervision with a fund from my college. If it is possible, I desire to finish my graduation thesis in your lab.
In my perspective of life science, the most interesting aspect is the change of life state. First, how does the embryo develop into a complete individual? Second, how could a functioning individual gradually age? With these interests, I have interned in two labs in Zhejiang University, one is about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 which I focus on two gene families that have specific 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During the experiments, I have learned how to determine the gene expression by in situ, and how to knock in/out by CRISPR. The other is about finding a new gene damage repair system in prokaryotes, through which I learn some basic bioinformation and molecular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lthough in fact I have almost no experience in neuroscience and lacking in the techniques about behavioral studies in mice, I am fascinated by the method of deciding what epigenetic information causes ageing and making some intervention to bring the tissue or maybe even the individual back to youth. It sounds so cool and what can be more exciting than knowing the discoveries can really change many people’s life? For me, it is the best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exploring.
I have learned relevant knowledge and will finish all my undergraduate courses this year except one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lso, the researches and projects I’m engaging in now are due to finish before the spring. So I can definitely devote myself to the research.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and consider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Best regards,
Jinghan Wu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title: 陈志立
date:
tags: 飞跃手册

categories: 飞跃手册

陈志立

个人信息

就读院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英语成绩:托福107,雅思7,GRE319
推荐信来源:三个轮转的实验室

英语考试

我记得托福是107,雅思我忘了考没考了,考了的话是7,因为我一开始考的时候我不知道打算申美国还是英国这边。然后GRE我记得我考了319吧,但考得不是很好我也没有交,大部分学校也不会看。申请的时候我建议你们还是看一眼自己的学校要不要GRE,我当时是发现我所有申请的学校只有一个GRE是optional的,其他都是没有。还有一点是,我申请的都是PHD项目,MS项目的要求可能不一样,反正大家先看好自己的项目需不需要,如果所有项目里只有一个需要GRE就别浪费时间考了。
此外,intern期间可以把时间拿来做比考GRE和托福更有价值的事情,没有必要每天还要去准备托福,说实话有点浪费时间。还有一点就是,比如说你十一月份就要申请学校了,你intern期间七月八月成绩还没考出来会很着急的,我建议是先考。

本科科研经历

实验室轮转:

  1. 王立铭老师的实验室,动物行为学的设计
  2. 方东老师的实验室,表观遗传工具的开发
  3. David Sinclair实验室(intern),衰老相关

我是大二的时候进的第一个实验室,是王立铭老师的实验室,他现在已经不在浙大了,去深圳湾研究院做PI了。第一个实验室做的是果蝇metabolism的一些研究,我和同学一起主要做的是动物行为学的设计,分析一些数据、列表之类的一些基础的事情。
第二个实验室是在生研院方东老师那里做的,他们做的是表观遗传,我跟的那个项目主要做的是表观遗传工具的开发,做了大概一年左右,到了大三寒假我就开始找有没有Intern的机会,然后找到了,所以我大三整个下半年我基本就没有做什么科研了。找到了之后我就在六月份左右出国了,待了九个月。
第三个实验室是在哈佛David Sinclair的实验室,是做衰老的,我做的项目主要是用表观遗传重编程看大脑类器官能不能作为一个衰老模型。

怎样平衡科研与学业

如果老师要求你每天都去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可能就很push。假如你在一个很push的氛围里,你能够很开心地做科研吗?如果不能很开心地做科研,你会想继续读博士吗?就是你得问一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觉得对于本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科研并且看看自己是否热爱科研,你如果能发现自己热爱科研这就是最好的了,而不是说非要发一篇大paper这样子。

intern与科研经历

对于不付工资的intern,证明有足够的热情就足够了。其实他们也知道本科生大概都是什么水平,他们也不会说希望本科生过去就能帮他们多少,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有这个接受训练的过程嘛,所以只要你能够向他证明你对这个科研很有兴趣就足够了。我了解的话是像哈佛医学院是不付工资的,但是像我们班还有两个同学是在隶属于哈佛医学院的其他医院,他们就是有工资的。所以我这个intern就纯纯为爱发电,何乐不为呢,只要证明你热情好学就足够了。

申请Intern的材料

Curriculum Vitae(个人履历)+Cover Letter(求职信)。套磁仅需CV。

择校

套磁的回复率其实还挺高的,可以关注实验室招聘广告。

签证

要做Intern的话,会给你一个J签(学生签证),这样的话对方学校会给你发DS-2019和DS-7002两个文件过来,这两个文件会处理得比较慢,可能也得一个月这样子,我记得我当时是五月份去办的签证,四月份就确定好我要去那个实验室了,所以联系实验室的话时间又要再往前,大概是这么一个时间线。参考时间线:四月份确定学校,五月份办签证,七月份出国。

学校和方向

我发过挺多套磁的邮件,回复率其实挺高的,没有想象中的回复率那么低。我发了差不多十个人,有六七个人回我了。但因为当时我又看到了哈佛实验室这边的招聘广告,所以我就跟他们联系了,后来就申请上了。所以我这个有点tricky,是看到他们广告才去的。

推荐信

一般的学校都是要三封的,但是有的时候你轮转不到三个实验室,那最好还是找了解你的老师去给你写推荐信,比如说班主任,或者是上了某一节课你特别喜欢、有特别多接触的老师,不要随便找一个你上了他的课但他也不怎么认识你的老师来写推荐信,因为这样写出来的话,是很难看出你的优点的。如果是顶级大牛的推荐信肯定不用说的,但如果是普通的推荐信,那肯定还是比较了解你的老师给你写比较好。
我的建议是,九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向老师确定你要他帮你写推荐信,确定的时候最好要跟他说好,你要写多少个学校,要发多少封,因为有的老师是比较介意这个的。如果一个老师比如说只愿意给你写十封推荐信,而你想报二十几个学校,那你这时候就要再找一个老师平衡一下,一个老师写十封另一个老师写另外十封这样子。然后你九月份确定好之后呢,十月份就要跟老师说要开始写了,因为有的学校十一月底就已经准备递交了,老师一般都比较忙,所以最好要提前跟他们说。
第三点就是推荐信怎么写的,不是说你让老师帮你写推荐信他就直接写了然后给你发了,你们两个其实是可以在写推荐信之前先meeting一下,跟老师讨论一下推荐信里面可以些什么东西,有哪些你觉得可以写上去的东西。因为老师很忙,他可能对你没有那么大的印象,你这样跟他meeting的话,他可能就对你的印象更加深刻了,就知道有哪些更多的东西可以写上去了,这样子对你也会比较有帮助,虽然这个信最后都是老师来写的。比如说十月份你就可以干这个事情了,meeting完就可以十一月份写,很多学校那个时候也是ddl了。
发推荐信的时候,你最好做一个表格,把你想申请的学校和项目都列上去,最后一封一封地确认这个学校的推荐信有没有发。因为推荐信是这样子的,你填了申请的链接之后,比如说你递交了申请,或者说有的学校系统里面有send request的键,你按了之后就会发出去,发一封要求递交推荐信的邮件到老师的邮箱里面,老师再从他的邮箱的链接给你上传他的推荐信。所以你最好五六个学校一块发一次,这样一波一波地来,不然你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来,老师可能就会漏掉某一个学校,这样子到时候查起来可能就很麻烦,所以这是我一个比较personal的建议。

中介

我当时是找了中介,但我不推荐找,因为我有的时候会有点拖延,我找中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催促我一下在这个时间该干这个事情了,但后来我觉得这个钱花的也不是特别值,因为我也没有让他帮我改PS这些东西。因为我出去做intern了嘛,所以我的PS大部分还是实验室里的其他lab member帮我改的,他们人真的特别好,帮了我很多。

申请PHD所需材料

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学校,在九月份把学校给确定了,虽然我知道这个有的时候会比较困难,但这个真的要做,不然到时候会越来越急的。然后学校确定之后,有的学校需要personal statement和statement of purpose两个的,有一些就只要一个。但其实这个关系不大,你只要拆一拆就好了,也没必要重新写一封。还有的学校需要diversity statement,这个随便写写就行了。diversity statement是最次要的,personal statement和statement of purpose是一定要认真写的。写完如果说有出国做intern的机会的话,最好让实验室里的成员帮你看看,不要不敢去问他们帮忙,一定要敢找别人帮忙,因为你自己做的和做完找他们帮忙改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也会收获更多亲近的关系。

现在在做的项目

我现在是在威斯康星麦迪逊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项目。说到这个,我给大家还有一点选项目上的建议就是,unbrella program一般招的人会比较多,所以招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人数也会比较多。如果选一个一年只招五六个人或者七八个人,七八个人我觉得也算少的,你申上的概率就没有这种大。我申请的时候大部分选的都是这种项目。说回现在这个,我现在在轮转过程,我们学校的轮转和其他学校的轮转不太一样,我们的时间特别短,每个实验室只有一个月,所以大概就是给你感受一下每个实验室氛围是什么样的。一个实验室的氛围远比这个实验室做的research让你感不感兴趣更加重要,所以rotation最大的意义是你自己去感受一下喜不喜欢这个实验室。

其他tips和体验

不要怕去问别人问题,你有很多东西不懂,或者你跟他们聊天这个英语单词你不懂什么意思,你就不要不懂装懂,就直接问他们这个单词什么意思,他们也很乐意跟你解释的。很多事情你不要想着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一定要勇敢去问别人。

英语口语

倒也不用太担心,因为纯英语的环境你的进步会很快的,你在国内这样背单词准备个半年,可能在这边每天跟别人每天英语交流一个月你就熟了。而且就像我说的,不懂你就问别人这什么意思。

出国体验

我觉得我最大的体验就是,你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读博,我觉得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帮你确定自己想不想读博的一个过程。很多时候老师们总会说你最好直接本科一毕业就能申上博士,也没有必要申一个硕士,但是问题在于你真的做好读博的准备了吗?你真的确定自己很热爱科研吗?这件事是需要时间去思考的。
如果还没有思考好这个问题就去读博,或者就去申请博士项目,那对你后面的四五年可能会有比较不好的影响。因为读博是一个不管怎样中间都肯定会有suffer的过程,你要是没确定好想不想读博就去了,可能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过程,你有可能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problem,然后可能就处于一个很低谷的状态。
这个事情完全不用着急,比如说你本科毕业后gap个一年两年再去读博,或者做个两年intern再去读博,或者读个硕士再去读博,这些都是选择,就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路限定死了,就认为本科一毕业就立刻去读博才是成功之路,不是这样子的。
我到这边来发现很多美国这边的学校,本科毕业之后都会先做个两年intern,然后再去申请,这个时候他的publication也有了,然后他也更能确定自己喜不喜欢做科研,有可能选择就能更多,这个是我最大的感受。


title: 徐安旭
date:
tags: 飞跃手册

categories: 飞跃手册

徐安旭

个人信息

求生2001
联系方式:13706634712,pyxuanxu2002@163.com
托福/雅思/GRE:首考101(R28L28S22W23) 浙江考试院
publication等科研成果:无pub
推荐信来源:生科院徐娟教授,生科院刘建祥教授,耶鲁Joshua Gendron

本科学习科研经历

本科时实验室经历了哪些rotate

2021.9-2023.6 徐娟教授实验室
2023.7-2024.4 Gendron Lab

本科阶段的科研成果

我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进入了徐娟老师的实验室。首先跟着师姐学一些实验的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就在师姐的大的课题下面,自己接手一个小课题继续做。等到大三的时候,我们班有一门必修课叫做科研训练,其实就是和我们的SRTP差不多的一个项目。我觉得我本科间所有的成果就这样,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在本科阶段,科研与学业的平衡

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平衡的,我大一的时候加入一个社团草木学社。如果你有社团组织的话,可能活动确实比较多。但是大二的时候我就没有继续留在社团里面了。所以我在平时课余的时候都会跑到实验室去。然后我也非常有幸,当时我们实验室有空位置,所以徐老师就给我安排一个实验室的工位。所以平时我只要没有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待在工位上学习。你就可以在那里做作业或者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有实验的时候,你可以过去看他们做实验,或者他们同意的话,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做实验。然后没有时间的话,你也可以在实验室里帮帮忙。比如说插枪头、配备一些培养基、一些溶液,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总而言之,在实验室呆久了以后,第一个是你更加认识了这个实验室,你对里面的一切环境,包括里面的物品、里面的人都更加的熟悉,会有一种亲切感。第二也让别人认识你。比如说你的师姐,你如果偶尔去一次实验室的话,她可能和你之间还是个陌生人。如果你经常去实验室,你们有了很多的交流以后,她就会把很多平时不曾说的一些实验方法、技巧、一些经验都传授给你。而且还有一点是也会提升导师对你的好感,就是觉得你是一个对科研很有热情的学生。所以我觉得也不是说刻意去平衡科研与学业,它们在我的经历中没有冲突特别大。你在课上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可以应用到实验中,在实验中很多实践经验也可以反哺学业。

出国准备——intern/RA 篇

申请Intern时前辈们准备了哪些材料(ps,cv…)

PS就是personal statement,就只有在你申请学校的时候才会需要。你要是做一个RA或者Intern的话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准备的材料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封邮件附上CV。有些老师还会问你要两个推荐人,推荐人的话你不用给他推荐信。比如说你要找学校里的A老师和B老师当推荐人,你和他们说一声,然后把他们的基本信息附在你的CV里就可以了。
这个邮件里主要是讲你为什么要来、你想要做什么。其实就是讲首先是你对这个实验室有兴趣的,最起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然后你想要在这个实验室里做一些什么。然后你这个intern为什么可行呢?你难道不用上课吗?你可以告诉他,我之前已经修了所有学分,所以我有一年是空出来的,可以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你的钱是哪里来的?你可以告诉他,我可以自费,或者说我的学院有支持,或者说我如果去的话,我需要您那边的资助,特别是这个RA,一般都是对面给的工资,所以你可以在邮件里说清楚。对方在察觉到你既有动机又有可行性的时候,一般就会考虑给你这个机会。
我当时投了13封邮件,回了6封。其中有2封邮件老师给了我面试,最后都给了我offer。然后我就选了其中一个,其实这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了。因为这不是申请学校,所以你肯定要去掉一个,这个其实不太好。但是因为它们两个是我当时同时投,然后基本上是同时给到我的offer,所以也没有办法。

前辈们申请intern的过程(择校,选择方向),有什么经验或者踩过的坑吗

经验的话,就是尽量把你的邮件写得更加贴合那个老师。每封邮件发出的时候,你都需要为那个老师精心定制,而不要采取所谓的模板。一封模板发好几个人、几十个人,那老师肯定不会理你的。所以我听到有些人说他们发了几十篇、一百篇才收到几封回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反思一下你的邮件写的问题。

Intern过程中的经历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获得推荐信。就是老师亲自和你接触以后,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给出来的推荐信是更具有说服力,也是更强的。

出国申请——申请国外Phd /MS

申请时候对成绩和科研经历的整体要求

我只申请了Phd。MS的话可能更加看重成绩以及英语。因为MS它的项目设置是主要是上课,或者是一些非常粗浅的科研,就是浅尝科研以及上很多的课。所以他就对你这个人的学习能力比较看重。而Phd的话他就想将你培养成一个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有一定学术创新能力的学者。所以他更看重你的科研经历,当然成绩也不能差。所以综合起来的话,应该是申请Phd会比申请MS要更难一点。
不同的学校对成绩的要求不一样。基本上你的成绩在换算成四分制以后,3.0是最起码的要求,基本上申请到名校的话,要在3.7以及3.8以上。对于特别好的学校,比如斯坦福这样的学校,申请Phd成绩和科研经历都不能差。我见过的能申上斯坦福的一般都是3.9几接近满绩,排名是第一第二这种情况。所以确实是挺看学校的,你要越往上面的学校走的话,你的成绩需要越好。如果你的成绩不好的话,就要拿你的科研经历的优势来补齐。
然后科研经历的话,对于申请Phd一般是一个必选项。我觉得科研经历既看数量,也很看质量。如果一定要二选一的话,肯定是质量更加重要的。像我的话其实只有两段科研经历,如果要仔细拆分一下,其中一段可以拆分成2个小项目,所以我大概是2到3段科研经历。我看很多同学他可能在本科的时候轮转很多实验室,但是他每次都没有做出点什么东西,或者他对自己做的东西没有什么想法,老师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然后做了一个月以后,他觉得不喜欢他又换了一个实验室。我觉得这样的科研经历可能对申请没有什么帮助。
我觉得最重要的点是你做科研的时候,你自己想清楚你在做什么,并且做的过程中你想得很清楚你的逻辑是什么、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应该怎么解决,你的心路历程要非常的自主,而不是说别人都给你安排,或者说随随便便。它不是写在我履历上的,像社团组织一样的一个附加的东西。而是你申请Phd的最主要的一个材料。所以我觉得还是要自己非常认真的对待,而且把它放在了你学业的主干上。

关于推荐信

推荐信一般要三封;推荐信一般的来源,一般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老师会写推荐信
我当时拿了三封推荐信,一个是徐娟教授,一个是给我上过课的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的刘建强教授,还有一个是我在国外的导师。一般申请都是要三封推荐信。我想如果你要申请国外Phd的话,最好其中有1到2封是来自国外的推荐信。
一般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老师会写推荐信呢?如果是国内的话,可能因为国内推荐信这种申请学校的制度不算是很成熟。所以一般只要认识一点点的老师,这样你能见面和他打招呼的老师,他说不定都会给你写推荐信。
但是国外的老师要求就会很严格,一般他是只会给自己认识很久或者非常熟悉的学生写推荐信。所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出去intern或者RA的重要性。你必须让他足够地了解,你才能获得好的推荐信,特别是对于本科想要直博的同学,推荐信是你的所有申请材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有时候国外的老师他写了推荐信,他也不会告诉你那里面有什么内容。但是如果这个老师对你印象非常好,他给你很强的推荐信,即使你前面那些条件都很差,他的推荐也能让你进到一些学校的面试。
而如果你已经有硕士的学位,想申请博士的话,除了推荐信外,也应该有一些科研成果。因为如果你到硕士的话,还没有一些科研成果,可能说明你的学术潜力还是比较一般。但是如果对于生物,特别是像我这种周期比较长的分子生物学,然后又是在植物里面,本科阶段没有发文章还是挺正常的一个现象,所以对本科的同学推荐信还是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东西。

前辈们是怎么样准备套磁的,以及有中介的必要吗

套磁有是有的,但我觉得没有什么用。我觉得你在申请国外Phd的时候,第一要想我要上哪几个学校,然后每个学校找一找有哪几个比较心仪的老师就差不多了。一般套磁的内容就是问一下对方明年有没有这个Phd的名额,或者说我对这个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提前聊一聊,去要一个面试。
但是在实际Phd申请中这个对成功率的作用大不大呢?我觉得这个真的很难讲,我自己经历而言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但是对于某些学校某些老师,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觉得你对你最喜欢的几个老师,套磁一下就可以。
我觉得如果你申请Phd的话,不需要中介。因为中介他不是你,他没法了解你,你要读Phd,就是接下来五六年你都要读博了,怎么会把人生这么重要的五六年交给一个中介去决定这个结果呢?而且我相信大多数浙大的同学都足够优秀,有能力搞定这个申请。其实中介的作用都是一套最基本的东西,他不一定有你的能力强。而且你一定是对这个领域最了解的。中介可能真的不是特别了解什么好什么不好,或者是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觉得中介不是很必要。当然有些问题,比如托福、对一些硬性成绩的指标,比如什么学校要求什么条件,有时候你如果觉得自己信息检索能力存在一定欠缺,想找中介来弥补一下这个信息差,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MS的话找中介可能就会更加普遍一点。因为MS一般是不需要面试的,所以大家都把材料递交上去以后,就是等这个录取结果。所以我觉得中介的MS就更好,他们更熟悉申请MS的过程。但是Phd是要面试的,你一面试发现材料你自己都不熟悉,一下就露馅了。
然后中介有一个好处,就是催你做事情。因为你交了钱,中介就会给你很多很多的ddl,你这个阶段要做这个事情,那个阶段要做那个事情。如果你自己有严重的拖延症或者健忘症的话,我觉得也可以考虑一下中介。

申请Phd时,有哪些材料需要准备,哪些是棘手的

托福的话我建议大家早一点考,越早考越轻松。你不要想着如果你要做intern的话,你到美国考啊不要这么想的,是越早考越好。如果你现在是大二的话,你大二就可以在这考,如果你有一些硬指标像是托福这些达不到,你在后期申请的时候压力还是挺大的。我是在大二下学期的三月份考的。我第一次考就101分,也不算特别高就正好过线,我就先放那不管了。第二次考我甚至还没有100分,所以我也没有管这个东西了。从后来看来,这个成绩基本上只要过线就行。他们当然需要英语好的学生,但是他们是怎么判断你的英语能力呢?是通过面试来判断的英语能力,不是通过托福来判断的英语能力。所以大家托福就是应付过线就可以了。然后后面面试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口语给练好。
一般学校都会要有PS和SOP两个东西。SOP是大文章,一般写1000词左右,就介绍你之前做了什么、你对什么有兴趣、以后想做什么、这个学校的什么资源非常吸引我这些东西。然后personal statement是讲我从小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我对这个社会非常有抱负、非常有责任心,我做了一些什么,我的这些学术旨在解决社会上的一些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推荐信。我觉得大家尽量还是找国外的导师。像有的同学他是直接通过校内的一些合作项目,你可以在那里上一些课。通过这个和一些老师接触,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推荐信。我所知道几位获得了比较好的申请结果的同学,他们都是有一封推荐信来自于美国的科研导师,有一封推荐信来自于美国的课程导师。所以他们都是至少是两封国外的,一封国内的。所以我觉得推荐信真的是挺重要的。推荐信准备不怕早,越早准备越好,最好就是大一就能想一想推荐信来源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你就可以有相应的规划。

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学制/学校

我当时是因为我在国内待的就是植物实验室,进浙大时,我就想做植物,但是刚开始是在生态方面,再后来就觉得生态学不太适合我,我就做植物分子生物学,一直做着就觉得还挺有兴趣的,所以还是走这个方向。我的植物分子学在美国不算很热门,所以其实从上到下选择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几个。我一共申了十所大学,分别是康奈尔、杜克、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斯坦福、UC Berkeley、UC Davis、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W-Madison和耶鲁。有些学校的是植物生物学的program,有些它是一个综合的项目名称,它里面有做动物的、有做植物的、做微生物的,都是笼统在一起的。其实我是混申,这几个含有植物实验室的我都申请了。
然后选学校的话,一个是看他的专业实力,一个是看他的综合排名,我是觉得两个都挺重要的。你不能说只看了他的专业排名,但是他的综合实力很差。你要入职公司,他会看综合排名,如果对你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他就通过你这个学校的title名气大不大来判断你这个人大概是什么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的便利程度、安全程度。有机会去旅游的话,可以去这些地方,感受一下当地。如果有出去intern的机会的话,就会有很好的途径去了解这些东西,亲自去感受这个学校的氛围、各种环境到底是否适合你。你就不会仅仅是通过线上面试,然后一步错步步错地把这个五六年时间花在一个错误的学校里,所以我觉得这也挺重要。

介绍一下program,especially有面试offer

拿到offer就这三个,一个是耶鲁,一个是Umich,还有一个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这三个学校其实都非常不错,像耶鲁和Umich的话,它的综合排名都是不错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综合排名会差一些,但是它的植物生物学是非常强的。但是也是考虑到自己以后的未来发展,所以就还是决定留在耶鲁大学。因为我也是在耶鲁大学做的intern,对这个组里的氛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就留在那里了。
我这三个学校都是线下面试的,当时耶鲁邀请我面试报销我来回的旅费,以及在那里吃、住,都是他们报销的。面试的过程不仅是他们面试你,其实也是你面试他们。你到了那个地方以后,一般都会有student host,就是每个人或者几个人配备一个接待学生来给你介绍那个学校,以及带领你完成这几天的面试过程。
然后我觉得面试的话,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小红书或者知乎,很多人会分享这些信息,无非就是问一下你为什么想读Phd、你去那边想做什么、你为什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讲一讲你的科研经历,然后可能会问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也取决于老师个人。比如说当时我在耶鲁做intern时,老师就问我,导师有没有沟通过留在耶鲁读博?还有一个问题,你觉得在中国做科研和在美国做科研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下这些问题,自己总结整理一下。
我觉得其实面试氛围当时还是挺好的。老师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吸引你去他们学校,他们能给你报销这么多钱,说明他们也其实还是挺看重你的。但是像顶校的话可能就不太一样,像Stanford、Harvard这种,他们可能面试五个人,只会给1到2个offer。所以我觉得大家申请博士不可能那么自信,就只申哈耶斯普麻这样的学校,肯定是会多申一些中间的学校。我觉得大家不用太担心,只要你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并且你肚子里真的有墨水、真的有一些见解的话,肯定是可以很顺利地通过面试并且拿到offer的。除非你作假,或者你的推荐信里老师写了一些什么不好的东西,你可能一个都拿不到。

前辈们在国外的整体体验

我就两点一起说吧。我觉得在国外大家还是要自信大胆地去表达自己。因为其实美国和中国不一样,我们在学校里基本上只能看到中国人,大家讲的中文都是自己的母语。但你在美国不一样,美国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你到实验室里你会发现有各种地方的人,他们讲的英语可能都不是最完美的,都是有带有自己的口音的,所以美国人他是只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会十分理解你的背景,以及你不是native speaker。“Everyone comes with a different English level“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你不用为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好而感到很自卑,不敢去说。还是要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但同时也要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因为虽然大家都很能体谅你不是母语学习者,但是你英语表达的不好,确实很多时候会非常吃亏。特别是你以后想读MS,你想读Phd,你以后总要做展示,你以后总要上课听老师讲课,你以后总要发言,你以后总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沟通。所以英语还是很重要的。你想要清楚明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情绪,还是要学好英语。
我到了美国以后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就是美国人的词汇通货膨胀是很严重的,我之前去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它下面有个昆虫馆,就展览了一种小小的昆虫。然后我一过去看觉得没什么,就是一只昆虫,旁边的美国人就说”oh my god,this is amazing.””This is so funny. “”Never in my life have I seen this. “不仅在生活中,在科研里面也会遇到很夸张的表达。就是你可能只是做了一点事情,但是你的导师他会非常的encouraging,会给你很高的评价,包括以后上课可能会有老师说这个project做得very good,可能最后给了你个B或者C这样的场景。所以大家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美国存在这样一种语言的通货膨胀。你可以通过他们的语言收获自信,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你也要仔细地思考,不要因为他们的夸赞而过于自负,就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可以,还是要非常谦虚地学习,然后非常持续地提升自我。
然后生活的话,我觉得大家如果刚到美国,还是要学会抱团取暖,先以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为主。我觉得还是要在美国多认识一些朋友,在你可得的资源里面,在实验室里可以和你的师兄师姐、同事、导师,或者和你隔壁实验室的同事,多增进一些感情。可以参加他们的活动,增长一下人脉。我觉得还是要主动一点,大胆一点,充分利用资源,然后帮助自己在美国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