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萱-卡耐基梅隆

沈雨萱

求是科学班(生物科学)1801

个人信息

邮箱:wanmei326@gmail.com
托福:105(国内)a
GRE:319+3.5
去向: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生物学交叉项目(硕士)

选择生信的原因
一直以来都对计算生物很感兴趣,一开始想多尝试一些方向因此做了一段湿实验的SRTP,尝试之后也仍然认为对计算生物更感兴趣。

本科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有三段科研经历。第一段在医学院的张进老师实验室,一个探究蛋白复合体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的湿实验方向的校级SRTP。第二段也是在张进老师的课题组但是换了干实验方向,主要是研究早期胚胎调控区域的预测和验证。第三段是跟着生研院的周琦老师做的鸟类性染色体进化分析,也是生信的。

科研成果
有一篇二作的文章在投。

如何平衡科研与学业
我不太建议太早进实验室,至少大二以后吧。大一大二主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上好课上,不光是本系的课,对外专业的课感兴趣也要去上,早点想清楚未来的方向,是想工作还是做科研,做科研做什么方向等等。宁可科研晚一点开始,也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方向。不要为了做科研随便进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方向的实验室,这样效率反而不如想清楚再进。一旦进入实验室之后,可以少选一些课程,把精力花在项目上。我觉得科研还是要短期高强度的投入才能出成果,而不是把战线拉得很长,中间不间断地做一点做一点,反而不容易出成果。
在想不清楚未来方向的时候,可以多和老师们聊天,了解老师们做的方向,应该会挺有帮助的。

出国准备
申请季博士和硕士都投了,但是由于没有国外交换的经历,加上本科也没有什么科研成果,所以博士的话有贝勒医学院在4月份发的补录,但是那个时候已经基本确定了先去读硕士再读博,所以没有改变想法。
硕士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申请的,当时收到了CMU(卡耐基梅隆大学),UIUC(伊利诺伊大学),UCSD(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还有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排名比较高的学校的offer。
中介方面,我找了一个中介帮我改文书,也可以向中介咨询学校,我找的是Admit Write,它的服务是按次付费的。当时我是倾向于找背景和我比较相似的人(锁定目标),Admit Write官网上有很多美国的博士或在读学生列出他们的信息,我就去找了其中两位。还有一个类似的机构叫芝士圈。
大概7、8月份(大三升大四)的时候把文书的底稿准备好,把推荐信给老师准备好,在8、9月的时候确定选校和了解老师,开始尝试套磁,之后随着科研成果的更新就不断完善文书。个人认为套磁意义不大。10、11月改改文书差不多就可以申请了。

语言
因为初高中阶段都有考虑过出国,所以曾经上过两三周的托福课,因此大学阶段备考托福的时候没有报机构。建议从来没有学过托福的同学报一下机构或者上网课了解一下考试的结构和技巧等。
个人认为这个GRE成绩不算太好,而且申请的计算生物学方向这一项成绩是optional,所以最后就没有交这个分数。

推荐信
推荐信一般需要三份的样子,假如有很多老师可以给你不同方向的推荐的话也可以多交。
来源的话除了自己导师之外,还可以有课程推,比如说你在某一门课上考得很好或者跟老师交流比较多,可以试着问一问老师。假如说本科是生物,想要申请偏计算的方向,你上了一门相关的课并且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和老师的推荐信,我想还是很有用的,特别是有些对于学生的背景很严苛的学校。总之我认为,两封科研推加一封课程推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套磁
我当时没有套磁,但是我觉得套磁从功利角度是没什么用的,因为很多学校都是committee制的,但是对于你了解那个学校以及增加你对博士的认知很有用,如果有老师愿意给你多一些信息就很好。

成绩要求
能保持在4.0+/5.0就差不多了吧,浙大的换算机制还是比较占便宜的。

科研经历要求
主要看申请硕士还是博士,博士的话科研经历还是比较关键的。你要把它好好理清楚,你做的每一步。你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了什么,也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更了解你,获得更强烈的推荐信(虽然国内好像大部分都是自己写的)。

国外生活
我觉得对我来说融入国外的环境还是比较难的,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融入这个环境。首先是要敢于融入,但是也不要勉强自己融入不喜欢的圈子,要耐心寻找比较契合自己的圈子,勇于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可以从参加学校的交流小组开始,有一些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交流小组,帮助大家用英语交流话题。对实验室感兴趣的话要尽快假如实验室,在组里可以和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CMU的华人其实很多,虽然陆本学生不多,但是有很多ABC和美本的同学,学校里对华人的态度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偶尔走在路上(校外)会遇到一些比较粗鲁的行为。
食物方面真的非常局限,这里的中餐又贵又难吃,要么自己会做菜,要么习惯“白人食物”。娱乐方面,匹兹堡绝对不如杭州,但是像纽约洛杉矶什么的很丰富的。当然在大城市生活成本也要上升。比如我现在在匹兹堡租房每个月大概一千多美元,可能在纽约在洛杉矶就要两三千。

实验室
我上个学期进了一个实验室,但是有点工具人的感觉,所以后来走了。这个学期进了一个老师和研究方向我都很喜欢的实验室,组里的氛围也很好,很多人的第一语言也不是英语,但是也都很努力地把英语说好。之后的话也是打算一直待在这个组,但是项目竞争很激烈,不知道能不能留下来。

硕士申请博士的流程
我们系有一位advisor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硕士两年期间一直待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学生,比硕士第二年才进实验室、或者两年内换了很多不同的实验室的学生,一次申请到满意的博士的概率要大很多,不管最后申请的博士是不是两年一直待着的那个实验室。我的建议是尽快想清楚工作还是读博吧,要读博的话尽早进实验室,跟着老师做出一些成果来,或者至少跟老师混熟。申请博士的话,还是主要看推荐信,推荐信大于科研成果大于其他的文书、成绩等,推荐信一般也是三封。

对大家的建议
大三大四有出国交流的机会还是要尽量去,对申请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关注一下学校的项目或者自己去联系老师。
如果要换方向,想走不是生物或者和生物交叉的方向,尽早了解那个方向所需的背景和修读的课程然后修修完,因为有时候申请的背景卡得还是很严的,尤其是一些生物统计方向,很多数学课要提前修起来。
要申请博士的话,尽早开始试着写文章,不一定需要把项目做完才开始写,只要有个小的成果就可以试着写一写,和老板讨论,投一个小一点的杂志什么的。
我大三大四的时候的课程还是有点多的,数学课什么的,当时大概70%的时间花在上课上,30%的时间做科研。像大一大二的话我觉得参加一些社团、组织不是一件影响学习的事情,只要你自己能平衡好活动和学习生活,还是能获得很多积极向上的能量的。